周易预测

周易预测中心

周易教学

周易教学中心

公众号

关注易经在线

位置: 首页 > 风水布局 > 风水提高

风水理论研究 近百年来命理学研究述论

佚名 07-12

风水理论研究 近百年来命理学研究述论

(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历史研究所程培、张起帆)

摘要:现代命理研究始于民国初期,至今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这一时期,命理逐渐走出了神秘主义,完成了从古代到现代的转变,走向了学术化。尤其是近二十年来,一些学者开始尝试对命理进行深入、多方面的研究。近百年的命理研究虽然硕果累累,但也暴露出后继无人、研究不足等问题。

一、中国命理研究一百年回顾

命理是一种算术。它是中国古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根据一个人的出生时间和阴阳五行理论来描述和预测一个人的命运,作为一种预测命运的方法。命理及其文化的研究可称为命理。现代命理研究始于民国初年,其研究历史只有一百年。在此期间,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民国时期)是古代命理文献的汇编和解释和一般命理著作的汇编;

第二阶段(1950年代至1990年代)是引入现代科学思想和方法;

在第三阶段(从1990年代至今),命理学家开始从文化、社会、历史和哲学的角度对命理学进行深入研究。总的来说,虽然这三个阶段的研究是交错的,不时重复的,但基本上都是根据上述三个阶段的特点来进行的。命理也逐渐走出了神秘主义,完成了从古到今的转变,走向了学术。

第一阶段:通论的出现与命理文献的重新排列

风水理论研究_符号互动理论 受众研究_克里尔兄弟城市形态理论及其设计实践研究

——

命理开始普及化和学术化

从1916年袁术山写《探命理本源》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命理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第一次发展

过渡期,也可以看作是命理研究的第一阶段。民国以前,江湖派和学派长期分开,相互交流困难。到了晚清,命理的发展缓慢甚至停滞。民国成立后,江湖派与学派逐渐趋同。民国以前,命理书籍要么风格不准确,文字凌乱,要么繁琐晦涩。这给它的继承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障碍。

袁术山(1881-1968)评论此类书:

"... 不过有例子没有讨论,有论证没有例子,有的复杂不准确,有的简洁不全面,不仅初学者难以入门,也就是那些学过的如此一来,许久,许多人不明白它的深意。”为了使民国命理普及化和科学化,一些受西方文明影响的知识分子或命理魔术师开始使用古老晦涩的命理。文献一一整理,命理的一般著作或讲义都是按照西方教科书的排列写成的。一些作品甚至开始引用西方最新的科研成果来解释传统的命理概念。命理逐渐揭开神秘的面纱,开始走向大众化和学术化。首先是命理通论的出现。

袁术山主编的《命理探索》原版于1916年出版,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最早的命理综合著作。本书将古代命理文献嵌入到程序中,具有叙述性和讨论性,有理有据,方便初学者风水理论研究,一改以往命理书籍晦涩神秘的风格。

1935年,魏千里(1911—1988)发表了《千里人生稿》及随后的《魏氏生命科学讲义》),都是以西方教科书形式写成的讲义。 “先讲天干地支,后讲五行六亲,纹样分类。该书语言简练,通俗易懂,是命理通论汇编的典范。在后代中。

徐乐武(1886—1948)1938年完成的《紫屏翠岩》是这一时期命理的又一重要通论。该书阐述了命理的核心问题,如使用神和图案。详细书中,作者明确阐明了五种选神方法和判断格局高低的六种标准,这些方法和标准成为了未来学者决定人生的标准,本书第六卷为命部分是当今人们研究古唐宋命理的重要参考。专用于年月日,年是计算命运的主要因素。”“紫平起源于五星,古天命之法是紫平与五星之间的过渡。”米转型整合时期的重要代表作。

潘子端(1902-1990)1937年出版的《明学新意》也是这一时期值得关注的命理通论。本书第一部分《水花集》,最早分析西方现代心理学 引入传统命理 潘子端借鉴了当时西方分析心理学创始人荣格(1875—1961))的人格类型理论,直接对应其八八种命理的性格类型。起来。

这一新解释开创了现代命理学理论研究的先河。

二是古代命理文献的整理与解读。

民初,袁术山、徐乐武等命理大师意识到古代命理文献对现代人的学习研究造成很大障碍,有必要及早整理和解读。在此期间,徐乐武先后批注了《紫平真拳注》、《地天水正意》、《补注地天隋》、《创元钥注》、《琼通宝镜注》等诸多命理经典。这一时期整理和解读的有潘子端的《天髓新注》、袁术山派和李玉天派的《天髓补注》、魏千里派的《命理选聘》、何和尤达派的《神风通考命理》。正宗”。命理文献的重新整理和解读,为命理的规范化和普及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事实证明,徐乐武、魏千里注的命理古籍已逐渐成为后人学习和掌握古命理理论知识的必读经典。因此,它的校对能力不容小觑。

第二阶段:实证和定量研究盛行

现代科学思想和方法论的引入

1950 年代到 1990 年代是命理学研究的第二个时期。由于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命理在中国大陆一度消失,但在港台地区,命理的研究仍在蓬勃发展。这一时期研究的特点是现代科学思想和方法论逐渐被引入命理学,特别是在台湾,命理学界以实证和定量研究为主。

1960年代初,台湾老师吴俊民(1917—)发表了《新命理》,是命理入门讲座。本书率先提出实证研究方法,开启了中国命理界实证研究的潮流。这本书的很多思路和方法都颇有新意,比如提议必须从冬至点换八字年柱,改变千百年来立春换年柱的做法对于吴俊民的大胆改变,后人争论不休。高远、范良光、吴怀云、司婴居士、廖武居士、卢治基等法师学者纷纷响应风水理论研究 近百年来命理学研究述论,有赞成,有反对;吴俊民还改进了陈国富(1892-1951)的八字先天体格检查表,在表中标注了园艺茎和天茎风水理论研究,分析了五行四时的强弱分布风水理论研究,并然后判断人的先天性疾病,并注意经验证据。检查。

符号互动理论 受众研究_克里尔兄弟城市形态理论及其设计实践研究_风水理论研究

《新命理》是第一本探索健康命理研究的著作。后来,赵继清的《八字与健康》、钟一鸣的《现代命理与中医》(武陵出版社,1993)、卢志基的《另一种“基因”探索》(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都出版了。验证命理医学理论的准确性,可见吴俊民对后来者的影响巨大。1970年代至1980年代,台湾新一代命理学者希望以量化的方式,让命理研究更科学、更精准。 1970年代,陈品红在《预言法的预言》(大成出版社,1986)中提出了“实法论”,首次将计量研究引入命理学; , 有限公司, 1985), 创建了一套阴阳评分法, 规定了八个字的词干和阴阳数, 从而选出“中国神”; Co mpany, 1986) 提出了计算五种元素强度的公式。但遗憾的是,无论是陈品红的真法数,何建中的阴阳气计算,还是吴怀云的五元素强度计算公式,都存在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计算的起点是免费数据来源 心脏证据或从梦中获得,而不是科学意义上的数据。这也使得后续的计算结果缺乏说服力。

事实上,无论上述人做了多少实验和计算,他们的努力很可能都是徒劳的。究其原因,还是如卢志基先生(1949-)所说:“……命理推理的主要手段是形象,形象本身是模糊的,不确定的,又怎能指望它完全准确呢?结论?”现代科学思想和方法论的引入,为古代命理增添了更多现代元素,为其研究注入了活力。然而,由于命理学理论体系本身的限制,这些尝试都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无论是民国时期的徐乐武、方崇祯、潘子端,还是台湾的新生代命理家和一些命理家,都希望命理能够摆脱迷信的束缚,走向科学和尽快合理化。目标也没有实现。是什么原因?张明熙先生对命理本质的理解,或许有助于我们理解命理之所以不能屹立于科学之林的原因:“……(命理)包含了一定的原始科学因素和一定的科学思想,甚至还有一些新的领域。科学可以脱离其中一些,但就其现有的基本特征和文化特征而言,只能说它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复合产物,是一门拼命想进入科学殿堂的伪科学。 ,却最终游荡在科学的殿堂之外。”

这一时期台湾命理界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是梁祥润。 1960年代以来,梁祥润完成了30多部命理著作。他不仅编着解释了大量的古代命理书籍,还尝试探讨了紫平古法等早期的命理方法。代表作有《李旭忠命书》(武陵出版社,1985年)、《大流年判例》(金刚出版社,1986年)、《滴天岁·紫坪真全进注》(兴茂出版社) ),2000)、《明略本集》(中国哲学文化协会,2000)、《神与魔》(兴茂出版社,2003)等。

1980年代以后,台湾出现了数不清的命理通论。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陈品红的《命理奥义》(金刚出版有限公司,1986)、廖无忌的《八字子》(大河出版社,1992)、钟一民的《现代命理实用文集》 》(五菱出版社,1993),陈白玉的《女子八字专着》(益群书店,1995)和《四柱八字》《解释与实践》(益群书店,1997),梁祥润的《子平概论》 ”(中国哲学文化协会,2000)。总体而言,命理类作品风格统一,内容相近,偶尔的创新多为个人经验,难以上升到学术层面。因此,虽然这类作品数量庞大,目前卖得还不错,但对学术研究已经没有价值了。大。

1980年代后期在中国大陆出现的周易热和气功热也促成了中国大陆命理学的复兴。 1980年代后期,洪丕墨与姜玉珍合着的《中国古代算命》(上海三联出版社,2006年再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大陆第一部命理书籍。该书在中国大陆曾多次再版,在今天看来,也是一本学术质量很高的命理学综合著作。

杨敬攀的《玉昭定真经白话例题》(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也是一篇学术质量很高的经典命理文献的评论。艺术品。

这一时期出现在中国大陆的命理总著作有:邵卫华《易经》(明报出版社,1995)

版),《四柱预测》(明报出版社,1993年再版),陈元的《四柱解疑》(明报出版社,1993年再版),郭耀宗的“ 四柱命理预测》(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总的来说,这些通俗著作在中国大陆的质量水平远低于台湾同类著作,从事研究的命理学家和学者的数量也远低于台湾。

第三阶段:多学科、多视角、宏观研究方兴未艾

当代命理研究的特点

与过去100年的命理研究成果相比,命理学者从文化、社会、历史和哲学的角度对命理进行深入研究的历史要短得多。无论是香港、台湾、大陆还是海外,从多方位角度进行命理研究已近20年。这种多方位、宏观的研究视角,不仅将命理研究推向更高层次的学术领域,也避免了实证主义和定量研究将命理走入死胡同的尴尬。

第一个从这个宏观角度研究命理的人是美籍华裔学者卢志基。 1990年代中后期,卢志基先生先后出版了《八字命理新论》(艺群书店,1996)、《八字与中国智慧》(《八字史81命理新论》 "), 宜群书店, 1998)。在上述书中,作者创新性地指出八字命周结构包含以太阳主和月支为主的两种网状结构,并论述了八字命理所蕴含的中庸思想、平衡哲学和辩证智慧。进入21世纪,卢志基先生以更广阔的视野书写了《中国命理史》。本书是唯一一部从历史文化角度探讨命理的综合性历史著作,具有里程碑意义。意义。本书将传统命理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进行研究,运用现代观念和语言,论述了传统命理的发展历史,探讨和揭示了传统命理发展的历史文化原因。作者首次提出,成熟命理的出现需要三个基本条件:一是个体主体意识的觉醒;占上风。

在本书中,作者用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概述了命理发展的逻辑过程、基本形象和分析方法。笔者还认为,传统命理作为中国长期封建农业社会的产物,随着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必然会失去描述和预测的能力。它目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如果命理研究没有重大突破和命理的改进,那么它的消亡将是它的必然命运。 ~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大陆的命理研究开始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早在卢治基写《中国命理史》之前,中国大陆的何立业教授就已经完成了《八字变迁与哲学思想》一书。本书论述了八字义象的构成和结构,八字义象的哲学思想及其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何立业教授注重对八字“意象”的研究,指出八字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从形而上学思维到辩证思维,再到系统思维的转变过程。 “此书曾多次出版,填补了八字义象哲学思想研究的空白。”作者还首次指出,八字命理是从经方易衍生出来的一种技法。它对宋明理学的本体论和人性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该书还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命理,认为八字命理中的“六亲”、“十神”等概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家庭与社会的关系。在封建社会。何立业教授的上述观点,无论是在哲学领域还是社会学领域,都是独一无二的。

除上述何立业教授外,清华大学刘国忠教授(1969-)也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博士论文《大义五行研究》是国内唯一一部关于“大义五行”的专着。 《五行大义》一书虽非命理著作,但保存了先秦至六朝时期的许多阴阳五行思想资料。它是我们研究古代阴阳五行的入门书。阴阳五行命理是本书的理论渊源,其研究成果客观上推动了唐宋命理的研究。刘国忠教授的《大义五行研究》对《大义五行》的版本、《大义五行》在学术史上的地位、目前的研究现状等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国内外都有。

2009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唐宋命理文献初探》是刘国忠教授几年来研究成果的又一次总结。本书的主要部分是唐宋命理文献的讨论和整理。论文集涵盖了中国古代算术研究现状、《五行大义》、《五行经记》研究、徐子平事迹研究、宋代命理文献研究等广泛领域。 本书第二部分“资料篇”,作者参考了宋代命理文献《五行经记》等著作,整理了《李旭忠命书》等宋代命理文献。 、《知道颂》、《五行要领》等。 唐宋时期,命理文献荒芜杂乱风水理论研究 近百年来命理学研究述论,命理史扑朔迷离。这一时期的许多问题,如李虚中书的制作过程、许子平的事迹和紫屏书的起源、唐宋命理文献的研究与阐释等,之前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让独自深入研究。刘国忠教授首次对上述学术问题作出广泛回应,并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因此,可以说《唐宋命理文献初探》不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大陆出版的唐宋命理研究的最高水平著作。本世纪。其出版为后人研究唐宋命理奠定了基础。

这一时期,在中国大陆的学者中,涉及命理的研究领域包括张荣明、黄正健、林丽萍、赵毅、董向辉等。 《传统文化》、《命理起源与形成考证》,详细阐释了古代命理的诸多基础,如五行生克、四时兴衰、五行、命理等。五行寄生十二宫,主干五行的产生过程等等。在判断了这些小系统的诞生时间后,方方在浩瀚的古文献中寻找记录古代命理的线索。它的论证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和合乎逻辑的。

在《敦煌占卜文书与唐五占卜研究》一书中,黄正健列举了敦煌文书中陆名书的22篇文献。唐末五朝、宋初的一些文献已经涉及命理的基本知识,如茎枝知识、推禄法、推后马法、刑五行、冲之法、合之法、害之法。这些文献提供的资料虽然有限,但对唐宋命理的研究是有益的,值得学者们关注。

林立平在《玄数:中国算命研究与批判》第六章“命理书评”中,对十余部有影响的古代命理文献进行了详细点评;在“算命的产生与发展”一章中,作者论证了算命起源于汉代的结论。赵毅从新旧《唐至》、《隋纸》等经典命理文献的比较研究中,审视和阐释命理的形成与发展。

博士。董向辉的《中国命理信仰》视角新颖,是一部社会思想史著作,主要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中国人的命理信仰。值得一提的是,董向辉博士还首次撰文披露了古代徐子平、徐大生事迹的重要文献《卓英阁记》,以及宋代子平重要文献“紫平三生变由来”。对紫屏书早期历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早在2009年,刘国忠教授就曾撰文《徐子平事迹辩证法》,判断徐子平事迹和地位的传说不存在,指出这些传说本身就是“层层编造”的学术谎言后来,董向辉博士在新发现的史料基础上,以专刊《徐子平与《子平书》考证——与刘国中先生商谈》回应了刘国忠教授的论点,认为紫屏树传承的古老传说是可靠的,只是它的神秘历史让许多学者怀疑它的真实性。这也是作者迄今为止看到的国内仅有的两篇重要论文,致力于早期发展和紫屏术的发展。

二、研究不足及原因

命理学的学术历史已有近一百年的历史。本世纪初以来,中国命理研究取得了更加可喜的成就。一些作品开始从社会、历史、文化、哲学等角度审视中国古代命理。这为今后命理的研究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的不足和严重的问题。一是目前从事命理研究的学者数量极为有限。整体来看,命理研究长期以来一直被两个主流人所主导,一个是受现代文明影响的命理魔术师,另一个是长期从事命理研究的学者。前者可以看作是江湖学派的延续,后者则是现代学派。这两类人有时会重叠,他们的研究相辅相成,但总的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术士的研究侧重于命理的介绍(主要是明清紫评书)及其理论自近代以来的一些改进和应用成果,主要限于命理研究;学者的研究旨在考证命理学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以及命理学所涵盖的哲学和社会学知识。比较两者,显然前者的贡献更为有限。命理的发展主要依靠命理家的研究。

然而,回顾过去二十年的学术史,真正提到命理的学者只有十人,其中一些人因种种原因远离命理研究。很明显,命理研究人员太少,后继者少。

其次,虽然这些学者对命理的发展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贡献,但他们的研究成果还不能说是非常充分的。 , 唐宋命理分析、紫坪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早期命理文献的整理与解读等,目前还很薄弱。

最后,目前在命理和其他算术方面的合作研究还不够。命理是中国古代许多技术之一。它虽然有自己的特点,但也与很多技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在早期命理的发展和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占星学和吉祥选择。宋代出现的紫屏术,也吸收了当时盛行的火珠林法六亲排列规则的内容。学命理的学者,如果对其他古代算术没有大致的了解,恐怕难以深入研究。当然,这需要学者们具有深厚的数学知识和宏观的学术视野。然而,由于历史、文化、政治等原因,我们这一代学者并不具备这些品质。甚至可以说,目前大多数学者对算术知识一无所知。这无疑是未来命理研究进一步发展的巨大障碍。

总的来说,中国命理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这一点在中国大陆尤为明显。 The lack of on , , in has since the 20th . The deep- for this are that we have and the yin-yang and five since the May . Liang that "the of yin and yang and the five has been the base of for two years" ("The of the of yin and yang"). Since times, with the of and ideas, the yin-yang and five- ideas have been by the ; , since the of the 's of China, we have and all kinds of - in , which - as a . It has a huge on so far. today we do not the study of , many still have it. Some who want to do are also of being as . , in today's world, it is for who study to apply for funds, and it is for their to be in high-level . These lead to our lack of today.

文章来源:易经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