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预测

周易预测中心

周易教学

周易教学中心

公众号

关注易经在线

位置: 首页 > 周易课堂

《易经》讲变化之理应认识和把握教育之“变”

佚名 01-19

易经》讲变化之理应认识和把握教育之“变”

《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文化之源头,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宇宙真理、哲学思想与人类智慧。东汉儒家学者、经学大师郑玄说:“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变易”,指自然、社会、人类思维现象纷繁复杂,变动不居;“不易”,指在永恒的变化之中有着不变的规律法则;“易简”,指支配宇宙万物运动的规律与法则都遵循“简单”原则。可见,《易经》讲变化之理。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应是教育者透过“变易”发现“不易”,运用“易简”的过程。

当今教育多元发展,学校办学风格异彩纷呈,校园文化兼容并蓄,课程体系开放多姿,教学模式百花齐放,师生个性丰富多彩,面对如此复杂的教育现象周易模法课堂《易经》讲变化之理应认识和把握教育之“变”,如果我们能从教育之“变易”中,抓住“不易”和“易简”,就会站得高、看得远、悟得透、行得稳。

把握“变易”

《易经》之“变易”告诉我们,教育处于永恒的变化之中,如社会、学校、课堂、教材、师生等及其相互关系无不复杂多变。作为教育者,应认识和把握教育之“变”,对于学科教师:

首先是要把握学生个性之“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水平等学习个性处于永恒的变化之中,了解、分析和把握学生学习个性之“变”是教师教育教学之起点。这就要求教师应广泛地、不断地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只有把握学生学习个性之“变”,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其次是探究教育方式之“变”。学生个性之“变”必然要求有教育方式之“变”,适合学生的方式就是最好的方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应随环境、条件、内容和对象的变化而灵活多变,教师应努力追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再次是洞悉学生发展之“变”。学生是变化的、发展的,其发展具有阶段性和个体差异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表达、思维自由伸展的时空,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学生学习成绩有升有降是很正常的,我们应鼓励学生一如既往地坚持,持续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我们要洞悉和包容学生发展之“变”,让包容性评价激发学生发展变化的无限可能性。

探索“不易”

《易经》揭示了在永恒的变化中存在亘古不变的规律与法则。《老子》第十六章说:“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告诉我们:只有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与法则,拥有智慧,才不会轻举妄动而犯错误。我们面对复杂多变的教育现象,我们应以不变应万变,深入探索教育规律,成为教育的自觉自为者。

对于学科教师而言,主要做好四种研究:其一是研究学生。就是要深入研究学生的认知、成长规律,通过“变易”认识“不易”,以“不易”驾驭“变易”。

其二是研究自我。自我研究常常被教师所忽视,教师研究自已就是要探索自已的施教规律,不断地丰富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技能,总结教学特点周易模法课堂,形成教学风格,实现自我完善。

其三是研究课堂。目前新课程之课堂教学模式林林总总,我们只有挖掘出隐含其中的“不易”,才不会迷失。我们要研究真实课堂,亲自发现有效课堂,才能为我所用,研究和发现课堂之“不易”是教育者永恒之主题。其四是研究教育。一个教师仅研究学科教学也还不够,还应从更为广阔的视野中追寻和探讨教育的问题,如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成人与成才的关系怎样?如何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开展创客教育?……荀子曰:“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我们对诸多教育问题之追问与研究,让我们发现教育之“不易”,让我们站得高、看得远,既能看清教育之大势,又能看透教育之细节,在教育实践中游刃有余。

运用“易简”

《易经》从浩浩宇宙中纷繁复杂的事物里抽象出太极、两仪(阴与阳)、四象、八卦、六十四卦,从整体、平衡等角度,揭示事物的产生、形成和常态发展过程,及事物之间的关联与相互作用,简洁明了,是人类了不起的简化智慧。以简驭繁是一种高等智慧,儒家经典中提及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举一反三、循序渐进、教学相长”等教学原则因其简洁实用而极具生命力!学科教学提出的学科模型、思维模式、教学模式等就是对复杂事物及其运动情形的合理简化。《周易·系辞传》有这样一句话:“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真理常常蕴含在平易与简约之中,“易简”而“理得”,“理得”而“成位”,我们应从《易经》等经典中汲取这种高等智慧周易模法课堂,将复杂的教育问题简化,抓住影响教育发展的根本性要素与主要矛盾,利用整体、平衡、常态的发展观,分析、研究和解决教育问题,让学生在良性的、具有包容性的教育环境中,整体发展、平衡发展和常态发展。

第一,让学生整体发展。整体观是《易经》的一个基本观点,“易简”要求我们,将整体从周围环境中抽象出来,并提炼构成整体的若干部分,从而深刻揭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校是一个整体,年级是一个整体,班级是一个整体,每个整体都有各自的组成部分,并处于一定的教育环境中,不论是整体还是其各个组成部分,其发展又具有阶段性。整体的各部分间在结构上相互联系,在功能上相互影响,最优的结构才会有最优的整体功能。教育者应在优化结构、改善教育环境上狠下功夫,要让学生自主选择,平等地教育每个孩子……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并激活一个具有包容性的、丰富多彩的、有发展力的教育生态环境,以形成整体中各部分相互联系与促进、每个学生相互学习与和谐发展的生动局面,从而极大地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让学生平衡发展。日、月为“易”,象征“阴”“阳”,“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相互作用是事物间相互作用的高度简化,“阴”“阳”平衡应是宇宙万物遵循的基本法则,教育应让学生在动与静、教与学、学科能力与综合素质、学习与生活、做人与做事等诸多“阴”“阳”平衡之中获得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让学生在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平衡而和谐地发展。

第三,让学生常态发展。常态发展是循序渐进《易经》讲变化之理应认识和把握教育之“变”,是一种尊重规律而可持续的发展,超越常态,物极必反,这是《易经》的一个观点和易居周易,是至简而颠扑不破的真理!教育应让学生按规律发展,教师要探索和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成长规律,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急功近利,违背规律去做,必然是“执象而求,咫尺千里”,也必然经不起实践与时间的检验。教育应成为师生的生命常态!

《易经》博大精深,无所不包,其中有取之不尽的教育智慧。用《易经》的思想和观点看教育是一种视角,这种视角或许会让我们获得新的启示。在不断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教育者不妨向《易经》学学教育智慧!

文章来源:易经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