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预测

周易预测中心

周易教学

周易教学中心

公众号

关注易经在线

位置: 首页 > 易学符号 > 阴阳

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六百四十五

佚名 05-14

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六百四十五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六百四十五。(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諸過者切之,澀者陽氣有余也,滑者陰氣有余也;陽氣有余為身熱無汗,陰氣有余為多汗身寒,陰陽有余則無汗而寒。”——《黃帝內經·脈要精微論》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中医彭鑫博士,今天我们继续讲解《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我们先来看原文∶“诸过者切之,涩者阳气有余也阴阳,滑者阴气有余也;阳气有余为身热无汗,阴气有余为多汗身寒,阴阳有余则无汗而寒。”这段话其实非常好理解,也就是“阳气有余”和“阴气有余”都是什么脉象?阳气有余是什么表现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六百四十五,阴气有余是什么表现,阴阳二气皆有余是什么表现,这里面写的也非常的清楚,我带大家先过一遍。

“诸过者切之”,“过者”是什么意思?就是有过之脉,就是有问题的脉象。切就是诊脉的意思,也就是脉诊得了有问题的脉象,如果是见到涩象,涩是什么意思?就是把脉的时候脉象来的不流利,如轻刀刮竹,这种情况叫做阳气有余。如果是见到滑象,脉象特别滑,如盘走珠,就像托盘里边有水晶珠来回滚,这种情况下叫做阴气有余。

阴阳代理人之改命师 和 阴阳代理人_阴阳_阴阳两界阴阳剑颜色

“阳气有余为身热无汗”,也就是阳气有余的话,就是身体发热,但是没有汗。阴气有余则身多汗而发冷,叫做“阴气有余为多汗身寒”。我们临床中遇到的身热无汗的人不多,多汗而身寒的人挺多的,这其实都是阴气有余,也就是阴寒之气有余,也就是阴寒之气重,这种情况就是多汗身寒。

再往下,叫做“阴阳有余则无汗而寒”,什么意思呢?就是阴气阳气都有余,这个人的表现就是没有汗,但是身体寒冷。字面的意思就在这里跟大家解释到这里,我们看看字面背后的含义是什么。

第一个叫做”诸过者切之”,“过”刚才讲了是有过之脉,指的就是病脉。再往下叫做“涩者阳气有余,滑者阴气有余”。吴昆注解∶“阳有余则血少”,阳和气是一组,阴和血是一组,阳有余阴气肯定少,就是血少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六百四十五,因此脉象就不流利。“阴有余则血多,故脉滑。”这是吴昆的注解。马莳在《素问注证发微》里面注解∶“阳气者,卫气也。阳经之气亦曰阳气。(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阴气者,营气也,阴经之气亦曰阴气,涩脉见者,乃阴气不足,当知阳气之有余。滑脉见者,乃阳气之不足,当知阴气之有余。”他是相对来讲。这种说法跟《素问吴注》是一致的,没有什么矛盾。再往后看,张志聪在《素问集注》里面注解∶“有余者,邪气之有余也。阳气有余,则阳气受伤,故脉涩。如邪入于阴,则经血沸腾,故脉滑也。”这里边讲的都是阳有余,阴有余,指的都是邪,阳邪或者阴邪,不是正气有余。

再往下看,“阳气有余为身热无汗,阴气有余为多汗身寒”。姚止庵在《素问经注节解》里面注解∶“身热无汗者,火盛而气闭,外感伤寒,阳分病也。多汗身寒者,气虚自汗,治宜温补者矣。”也就是阳郁在身体的肌表阴阳,热泄不出来,这个时候身体就热,但是没有汗。就是发烧发的很高,但是还不出汗,腠理非常密固,这时候如果他是外感伤寒,身体发热,骨节疼痛,表实无汗,这时候我们知道《伤寒论》的方子那就是麻黄汤。阴盛则阳虚,失于温煦,阴气盛,阳气不足,这时候阳气失于温煦,卫表不固,这时候就会多汗身寒,这时候我们就可能就用到桂枝汤,或者是桂枝加附子汤,大汗亡阳,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这时候我们要用什么呢?就得用桂枝加附子汤或者桂枝汤,到时候临床根据具体情况来定。为什么姚止庵的注解看起来我们非常顺利,因为姚止庵不仅注解了《黄帝内经》,他还注解了《伤寒论》,所以《伤寒论》研究的非常深,所以他经常是以经解论,以论注经,二者经常互相进行印证,论指的就是《伤寒论》,经指的就《黄帝内经》,古代的注家,有一些是学贯《内经》和《伤寒论》的,所以这两家的经典,经常的来回参考注解。还有黄元御,都喜欢用经典,就是《黄帝内经》来注解《伤寒论》,用《伤寒论》再注解《黄帝内经》。当然了,还有成无己、陈修园等等这些大家都喜欢用这种方式来注解。(未完待续)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六百四十五。(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阴阳,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

文章来源:易经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