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预测

周易预测中心

周易教学

周易教学中心

公众号

关注易经在线

位置: 首页 > 易经全解 > 认识易经

对易经的理解和认识 易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怎样回答才能不显得空洞

佚名 08-06

易经的理解和认识 易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怎样回答才能不显得空洞

这就是我对《易经》的看法。

易经是什么书?答案其实并不难找到。有两种类型。一个是赞不绝口,赞不绝口,如“六经之首”、文化之源、智慧之源等;另一个是更多的排斥和贬值。这两类答案总让人觉得太“空洞”、太抽象,而且都比较情绪化。因为,即使我们知道这一点,它也对我们没有多大帮助,它只是一种额外的情感感受。就像你告诉我某家餐厅的食物好吃或难吃,那我肯定想知道更多关于它的美味。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美味”或“难吃”的评价。

接触周易的时候,每看一本书,前半部分的内容基本看不太懂。大部分是介绍《易经》的重要性,强调《易经》的价值。总感觉很空虚。哪怕是看一些书,一开始也会讲很多高层次的理论,比如宇宙的全息理论。结果,看完整本书,我把所有的技巧都学会了,发现这些技巧和《易经》没有任何关系。也令人失望。

我认为,要赞美他,要具体。就像,只是简单地赞美一个人的美丽;再加上她的衣着、着装、声音等多个维度的对比对易经的理解和认识,给人的感觉会好很多。

一、阴阳容易理解吗?

易经是什么书?我不知道其他人是什么样的。我急于阅读它以获得确切的答案和确切的结论。但后来发现这样不好,得到的答案只是一种“感觉”,并不能帮助我形成一门学科的理论体系。所以还是要慢慢来,先大致了解一下里面有什么。

我们拿到一本《易经》,打开一看,是由“——”和“- -”组成的符号,六个卦,每个位置不是阴就是阳,排列整齐组合六十四卦;每个卦都有自己的名称和解释,即卦名和卦;每个卦有六行,每行都有解释语言,称为“要辞”。因此,《易经》的主要部分是“卦画+卦名+卦字+行字”。此外,还有十翼,诠释周易。 “彖”是对每个卦的注解; “象”是根据卦来演绎君子的行为标准,如“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等; “文言”是孔子读了千卦、昆卦后形成的感觉; 《序卦》解释了六十四卦为何如此排列; 《说卦》解释了每一个卦的意象,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卦和要辞的意思; “杂卦”是六十四卦的总称。

基本上所有的文字都围绕着释卦,有的释卦,有的释尧。大致可以看出,《易经》是以卦为基础,然后围绕卦进行一系列的解读,形成一套文字体系。卦是阴阳的结合,所以庄子里有“阴阳易懂”的说法。

二、阴阳——认知世界的基本方式

那么问题又来了对易经的理解和认识,阴和阳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尤其是中医讲的最多,基本上每个人都可以很容易的说,什么是阳,什么是阴。比如向上、向左、阳光、热度、温暖、幸福等等都是阳,与它们相反的是阴。其实我也找不到什么规律,只知道阴阳的分类。这是怎么发生的,有什么用?为什么“一阴一阳称为道”?

人类的发展可以在世界上繁衍和生存,我们必须开始观察和了解世界。中国和西方都是一样的。开始观察世界,观察后总结现象,然后画出规律,然后用规律更好的生存和生活。然后观察,就会有一个相对的、参照系。观察太阳,谁在看?与你和我。观察太阳,太阳对我们的影响,如果没有参照系比较对易经的理解和认识 易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怎样回答才能不显得空洞,就无法理解太阳对我们的影响是什么?所以比较一下,有太阳的时候和没有太阳的时候。在这个比较中,出现了原来的“阴阳”两分之意。在此基础上,任何观察都会有“阴阳”的划分和定义。与“温”相近的为阳,与“寒”相近的为阴。

所以阴阳可以说是认识世界最原始的起点。

但现象之间存在差异。区分不同的现象就是不断地比较和对比它们。我们已经区分了男性和女性,那么我们还必须进一步区分男性,从而得出“有生育能力的男人”和“没有生育能力的男人”。进一步区分,结果是“一个有生育能力和成长的人”,“一个有生育能力和衰老的人”,“一个没有生育能力和成长的人”,“一个没有生育能力的人,一个衰老的人”。男人分为“干门”、“真门”、“看门”、“根门”四类来指称。这样八卦或六十四卦都有本义。

这样看来,阴阳的排列组合,似乎是对世间万物的一种分类方式。那么我们就可以了解这些范畴的内在关系,我们可以先对世间万物做出感性的认识。这样一来,阴阳就可以无限叠加。但《易经》只写了六十四篇,为什么呢?

这里有一个类比。我们使用相机技术来了解世界。像素是 0 和 1 的简单组合。像素极高,可以很清楚地识别照片的对象,但内存占用太大;如果像素极低,则它是马赛克,最终可能是一团白色或一团黑色。如果我们将照片中的0和1与易经中的阴阳进行比较,应该很容易理解。要知道事情,六十四卦占据了一个比较合适的“记忆”,同时,透露出来的事情也很到位。这些应该都是易经意象的内涵。

三、易经的象对易经的理解和认识,马,李展,本来就是一个——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底层模式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的六角星对世界上的事物进行分类并且是静态的。但是没有规则。只有法律形成了,才会对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指导意义。我们去观察天空,得知太阳是距离,月亮是山脊。这只是最原始的符号。

规律是不断观察,发现其中出现的周期性特征,总结出这些周期性特征出现的概率。

此时,数字的含义就变成了。比如我们发现,每一个时间段,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都是一个基数,基数就是年;然后我们发现这个周期是月球影响地球周期的12倍;我们进一步发现火星到地球的周期是2年;木星12年,土星30年。有很多很多这样的数字。其中一些数字特别常见,例如 5、12、15、25、30、60、120 等。许多数字都有一些特殊的含义。数字 8 是我们将事物分为八类; 12 是因为天空的许多周期是 12 的倍数; 60是一些循环的叠加,以此类推。

根据观察到的图像,我们发现了规律并形成了数字。哲学在“象”和“数”之间讨论了谁在先的问题。这里不多说。

得到图片数量后,我开始整理。这种排序形成了一个理论体系。伊犁是在物体数量的基础上对物体数量规律的总结和归纳。适当的推演伊利就完成了预测的功能。理论只要能解释世界,就一定能预测世界。

到这里,我们对《易经》、《香书理战》四大模块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象是《易经》中的卦,是对世间万物的分类和鉴别;数字是图像背后的一些周期律;其原理是用一些词语来合理地解释对象对易经的理解和认识 易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怎样回答才能不显得空洞,形成《易经》的卦。药瓷;会计是他的应用。

研究吞卦,吞卦说:“元亨利真,不要用你去,利坚侯”,也就是他先解释了“水雷吞”的卦,他发现水雷屯是雷电交加,草木破土而出的样子。以人事类比,真理是“不使用”和“李建厚”,然后用它来指导生活。比如创业时的指导价值是什么等。

所以,《易经》在结构上是由卦+很多字组成的,但上面的字都是在阐述“礼”。因此,《易经》将意象、数学、理论四种功能都进行了说明。

四、为什么能给易经点赞?

在《易经》一书中,写了《象术理战》,从观察开始,到总结规律,到形成理论,最后到应用。可以说,在最根本的层面上,它为人们了解世界提供了一种基本的方式。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人类文明的演进都在这一套模式上不断深化。因此,《易经》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哲学之源,中国人认知之源。

既然中国和西方都是用这套模型来认识世界的,为什么不直接说《易经》是人类所有文明的源泉呢?

这得回到《易经》的正文。从卦和要辞的内涵来看,也有《易传》的解释。以后有时间再说。

古代知识分子,在接触西方科学知识体系之前,基本上所有的认知工具和方法,都是以“香树理战”提供的基础为基础的。虽然知识在发展,但其底层框架是由易经提供的,易经一直被视为文化的源泉,备受推崇。这种赞美基本上是古代知识分子的共识。大家都源于易经,你一说我就知道,对易经的感情也很普遍。

然而,现代人从小就接触到西方的知识体系,所有的符号和公式都来源于西方体系。这时,有人问道:“易经是什么书?”你说它是人类智慧的源泉,但他没有感觉,没有感觉。因为他还没有学到任何由此衍生的知识体系。所以学中医的人对《易经》的感情特别强烈。

在 1980 年代和 1990 年代,许多人会将《易经》与现代科学联系起来。易经的话题非常火爆。中哲的很多研究生都写过这样的论文,并顺利拿到了学位。其中一些是现在他是一些高校的哲学教授,但近年来,这些内容并不流行。易经和科学肯定是有关系的,因为世人皆知,而我们的世界是一体的,所以两者的关系是必然的。但实在没必要​​动辄把宇宙全息论和DNA双螺旋论作为《易经》的注脚。没必要,易经本身的价值远不止这些。

这也是开始,当我接触易经时,听到很多人对易经的评论,感觉“空虚”。

五、“易为卜书”,不是结论,而是研究周易的立场和方法

最后再说一个观点,或者批评一个观点,就是很多人说是《战部》这本书。他们会引用宋代大文豪朱熹的话,“易为卜书”,告诉你,连朱熹都这么说,你为什么反对?

朱熹的话不是结论,而是研究立场和方法。两者是有区别的。结论是研究的结果,语气定了下来。研究立场和方法是研究前首先要纠正的态度。区别在哪里?

在朱熹之前,我们都知道《易经》分为香书派和伊犁派。西汉时期,象书学派一直是官方代表,研究象书必须与“战部”联系在一起;于是东汉时,王弼一语“忘形”,一扫香书学派的理论成就,大家开始集中研究伊犁,认为《易经》的道理比《易经》更重要。易经卦象。北宋邵康杰先生撰《皇极经事》;成毅写了《一传一传》。香树派和伊犁派似乎又对立起来了。

而朱熹说“易为卜书”。首先,他承认《易经》中确实有很多占卜的说法,而这些说法总是以《易经》的解释为依据的。因此,在此基础上,对物体数量的研究将阐明相关含义。重要的是。而这句话也贯穿朱熹的《周易本义》。我们会发现,这本书并没有丢弃香书的任何内容,也没有夸大伊犁的内涵。所以,我说朱熹这句话,不是结论,而是对周易研究的一个立场。

这是一种非常流畅的思维方式。从这样的角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易经》中的“香书立战”四合一。像许多哲学家一样,他们不会拒绝内容;他们也不会像很多高手一样,认为只要能算算、讲阴阳五行,就能明白易经。阅读。

(全文结束)

文章来源:易经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