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预测

周易预测中心

周易教学

周易教学中心

公众号

关注易经在线

位置: 首页 > 易经全解 > 哲学思想

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的起源与目标

佚名 04-29

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的起源与目标

中国古代有很多的圣人,例如孔子、 孟子、王阳明等。而古希腊也有圣人,并且这三圣特别有意思,分别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理士多德,他们之间是三代师徒的关系(可谓是名师出高徒)。其理念就足以让我们对于人生、对于宇宙和世界有所思考了。

苏格拉底关于人生的哲学主要体现在他“认识你自己”的理性原则、“知识即德行”的善的原则和“合目的性”的美的原则中。笔者对古希腊哲学比较感兴趣,下面谈下自己对这个问题看法,不当之处,留言点评,后续完善。

苏格拉底的哲学_苏格拉底哲学思想的意义_苏格拉底哲学

导语

苏格拉底出生于雅典城邦附近的一个小山上,那是公元前469年,父亲是个铁匠,母亲是个接生婆,苏格拉底长得奇丑无比:他的脸面扁平,像被平底锅砸过一样;嘴唇肥厚;鼻子扁大而向上翘,集狮子鼻与朝天鼻之大成;两眼相距甚远,有“眉间尺”的风范;眼球凸出,眼放凶光。

苏格拉底是一位希腊(雅典)哲学家的创始人之一。西方哲学,并为第一道德哲学家所述的西方伦理思想的传统。也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跟我们的孔子,老子几乎是在同一条时间轴上。德国思想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第一次把公元前500年前后同时出现在中国、西方和印度等地区的人类文化突破现象称之为“轴心时代”。中国有孔子,老子,古希腊是苏格拉底,印度是佛祖-释迦牟尼,真可谓是大咖云集。

他没有作品,主要通过他一生后的古典作家的著作而闻名。苏格拉底以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而著名。这种问答分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称为定义,第三步称为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启发式教学)。

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史上一种重要人物,虽然他一生没有留下任何著作,但是其哲学思想对整个西方哲学思想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受到了后人的追捧,给予了“圣人”的崇高赞誉。国内外众多学者都对苏格拉底哲学有所研究。

苏格拉底的哲学_苏格拉底哲学_苏格拉底哲学思想的意义

苏 格 拉 底,西方的老子,哲学史上最神秘难解的人物

苏格拉底生活的年代,正是雅典帝国盛极而衰的时代。他的前半生是雅典的黄金时代,那时雅典经济繁荣,奴隶制民主制十分发达,艺术成就非凡,成为其它城邦羡慕的对象,被称为“全希腊的学校”,与当时的军事奴隶制城邦斯巴达同为希腊的霸主。

在公元前492至449年波斯入侵希腊的西波战争中。雅典和斯巴达很快爆发了长达28年的伯罗奔尼萨战争。苏格拉底作为一名士兵参加了这场战争,并且表现勇敢,以至于雅典方面的指挥官说:如果所有人都像苏格拉底那样勇敢就好了。但一个士兵的勇敢拯救不了整场战争,雅典帝国在战争中崩溃。傀儡政权建立了,而其首领正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克里底亚。虽然民主派很快夺回政权,但社会的秩序和道德却被破坏无余。

对大多数人来讲,面子比知识和道德重要的多。当他们终于发现自己的无知时,不是满怀羞愧地去反思自我,而是归罪于那个开导自己的人,这也正是历史上许多先知遭受同时代的人迫害的原因所在。苏格拉底无休止的提问让他们觉得颜面扫地——特别是在大庭众之下。有人开始粗暴地对待苏格拉底,揪他的头发,抓他的脖子,各种文人对他尽其嘲讽之能事,而更多的人则像逃避瘟疫一样躲避苏格拉底。

正好苏格拉底的学生克里底亚成了傀儡政权的首领。雅典人抓住这个把柄,以不敬神和败坏青年两项罪名把他送上法庭。通过抓阄选出501人组成陪审团对苏格拉底进行审判。最后,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最后被判处服毒自杀。

苏格拉底的哲学_苏格拉底哲学思想的意义_苏格拉底哲学

他之死是一个哲学家最后的自我实现苏格拉底哲学思想的意义,唤起了那个时代对知识的尊重。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千年的步行者们越走越远,但谁都无法从他们心中抹去这个虽然虚幻的名字。

据说。苏格拉底被判处有罪以后,他的学生已经为他打通所有关节,可以让他从狱中逃走。并且劝说他,判他有罪是不正义的。然而苏格拉底选择了慷慨走向刑场,视死如归。

这让我想起了中国戊戌变法失败后的谭嗣同——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有之,请自嗣同始!”……这其实就是个悖论:如果正义不存在,那你为什么还要遵守这些非正义的人制定的规则呢。

他的理由:我是被国家判决有罪的,如果我逃走了,法律得不到遵守,就会失去它应有的效力和权威。当法律失去权威,正义也就不复存在。这不是悲剧的声音,这是一个智者在用生命诠释法律的真正含义——法律只有被遵守才有权威性。只有法律树立了权威,才能有国家秩序与社会正义的存在。

最打动我的就是这一点,就算法律委屈了自己,他也不以错误对抗错误,以怨报怨,而是接受法律判决,无条件服从!联系最近最热的孙杨事件,如果孙杨了解苏格拉底这样气魄,或许不会受到重罚。

苏格拉底的悲剧就此落下帷幕,柏拉图在剧终致辞:“在我们所认识的人中,他是最善良、最有智慧、最正直的人。”的确,不管人们对他的学说作何评价,都不能不承认他为后世树立了人生追求上和人格上的典范。据说在他死后,雅典人忏悔了,给他立了雕像,并且处死了美勒托,驱逐了安尼图斯。也有人指出,所谓惩处了控告者纯属捏造。不过,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让我们记住苏格拉底的遗训,关心自己的灵魂,度一个有价值的人生。

苏格拉底哲学_苏格拉底的哲学_苏格拉底哲学思想的意义

苏格拉底哲学特色概述

1、思想的助产士

苏格拉底认为知识不是他传授给学生的,他所做的无非就是把学生心中的真知唤醒并挖掘出来。就像接生婆一样,他所做的是帮人生孩子(知识),孩子(知识)是每个人自在自有的。故他把自己的教学方法称为“产婆术”,而把自己比喻为知识的接生婆。

也许纯属巧合,苏格拉底的母亲恰恰就是一位接生婆。苏格拉底算是子承母业,母子俩共同做着助产的工作而乐此不疲。苏格拉底常常从对方所熟知的具体事物和现象开始,通过提问,揭示对方的自相矛盾之处,如此层层推进,直至最终得出双方都认可的结论。且不说苏格拉底的认识论正确与否,他所创立的“产婆术”在教人求知求真方面确是匠心独具,开了西方“启发式谈话法”的一代先河,千百年来无人能出其右。

接下有几个小故事特别有意思,是苏格拉底用精神助产术启发他的学生柏拉图。

柏拉图:老师,什么是爱情?

苏格拉底:你到树林走一次,要不回头地走,在途中要摘一朵最美的花,但只可以摘一次。

柏拉图觉得很容易,充满信心地出去,谁知过了半天他仍没有回去,最后,他垂头丧气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空手而回的原因:很难得看见一朵看似不错的,却不知是不是最好,因为只可以摘一次,不得已,只好放弃,再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到发现已经走到尽头时,才发觉手上一朵花也没有。

苏格拉底哲学_苏格拉底的哲学_苏格拉底哲学思想的意义

苏格拉底说:这就是爱情。

在爱情中,我们总是追求另一半的完美,却忘记了自己的不完美,因此最终空手而归。破解这一难题的根本办法就是随缘:你所遇见的适合于你的就是最好的。

柏拉图有一天又问老师:什么是婚姻?

苏格拉底:你再到树林走一次,要不回头地走,在途中要摘一朵最美的花,但只可以取一次。

苏格拉底哲学_苏格拉底哲学思想的意义_苏格拉底的哲学

柏拉图有了上回的教训,充满信心地出去。半天之后,他一身疲惫地拿了一朵看起来尚比较可观的花。

苏格拉底问:这就是最美的花吗?

柏拉图回答:因为只可以取一朵,好不容易看见一朵看似不错的,又发现时间、体力已经快不够用了,也不管是不是最好的,所以就拿回来了。

苏格拉底告诉他:这就是婚姻。

说到婚姻,不得不提苏格拉底的老婆。苏格拉底的妻子是个心胸狭窄、冥顽不化,喜欢唠叨不休,动辄破口大骂的女人,而且常使堂堂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困窘不堪。每当妻子发火时,他总是淡然处之,丝毫不放在心上。

据说苏格拉底就是为了在他妻子烦死人的唠叨申诉声中净化自己的精神才与她结婚的。有一次,苏格拉底正在和学生们探讨问题,互相争论的时候,他的妻子气冲冲地跑进来,把苏格拉底大骂了一顿之后,又出外提来一桶水,猛地泼到苏格拉底身上。

在场的学生们都以为苏格拉底会怒斥妻子一顿,哪知苏格拉底摸了摸浑身湿透的衣服,风趣地说:“我知道苏格拉底哲学思想的意义,打雷以后,必定会下大雨的。”别人问苏格拉底“您当初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位妻子?”时,他回答说:“擅长马术的人总要挑烈马骑,骑惯了烈马,驾驭其他的马就不在话下了。我如果能忍受得了这样女人的话,恐怕天下就再也没有难于相处的人了。”

因此,在西方,“苏格拉底的妻子”是悍妇、坏老婆的代名词。看到这,是不是觉得特别有意思?笑一笑过后,我们要开始聊更深度的话题了,那就是他的哲学思想观。

苏格拉底哲学_苏格拉底哲学思想的意义_苏格拉底的哲学

2、善是苏格拉底的最高哲学范畴

2.1、善是人生的最高目的

苏格拉底的整个哲学都不过是对善的不同角度的讨论和对善的普遍性的追求。同时,苏格拉底也把善当作人生的最高目的。

首先,善是有秩序的安排。苏格拉底一再强调,快乐和善是不同的,善是快乐的目的而不是相反。当快乐出现时我们就快乐了,当善出现时我们就是善的。

其次,善是自由、自制、自主。在苏格拉底看来,善不仅指事物的有秩序安排,也指个人的自由和自制以及由此决定的个人的自主。

再次,善是使事物有益的原因。苏格拉底认为,善是有益的有用的。

最后,善是真善美的统一。

在他看来,只有理性和善才是最高的绝对的标准,苏格拉底的神是理性的神而非宗教意义的神,它以善为目的,而这个善不仅有伦理、功利意义,而且是最高的绝对价值,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真善美的统一”。因此,我们可以在一定意义上把苏格拉底的哲学称为“善的目的论”。

2.2、美德是对善的追求和实现

首先,自制是一切美德的基础。苏格拉底认为,“自制是一切美德的基础”,“有哪个不能自制的人能学会任何好事并将它充分地付诸实施呢?”

其次,勇敢是善于应付危险。苏格拉底认为,勇敢是人们生活中一种高尚的品德,但是只有和智慧结合的坚韧才是高尚的、愚昧的坚韧只不过是顽固,是有害的恶。而且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的起源与目标,即使是明智的坚韧也还不等于勇敢,因为明智的事情有大有小。

再次,友爱以善为根据。苏格拉底认为,“人们天性有友爱的性情;他们彼此需要,彼此同情,为共同的利益而通力合作”。因此,友爱作为一种美德,在苏格拉底的哲学讨论中占有相当份量。

最后,美德具有整体性。通过对诸如正义、勇敢、虔诚、自制、友爱、智慧等具体美德的讨论,苏格拉底指出,美德出自人共有的理智性,是一种知识,他们构成一个整体。

2.3、美德即知识

首先,苏格拉底指出,自愿从恶避善不是人的本性,在面对大恶和小恶时也没有人愿意选择大恶。

其次,苏格拉底认为,无知即恶。在他看来,如果没有知识,人就会听任主观的武断,或者为道听途说、似是而非的意见所左右,或者为传统习惯所左右。

再次,苏格拉底认为,既然美德的共同本性是知识,人的理智本性贯通在道德本性之中,美德就有可教性。人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各种知识和美德(二者是一个意思)。

这样,在苏格拉底看来,要实现善,要通向人生的最高境界,关键在于获取知识。一方面,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熟悉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了解事物的本性,只有了解了事物的本性,才可能按规律办事,才可能有用、成功,即行善。另一方面,人们还必须充分认识善本身,要了解什么是正义、虔诚、勇敢等被叫做善的美德,只有这样,你才可能有意去从善而不至于无意中落入恶。

3、认识你自己

几千年前古希腊奥林匹斯山上的德尔斐神殿里有一块石碑,上面写着“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将其作为自己哲学原则的宣言,具有深刻的背景和重要的意义。

苏格拉底所生活的年代,很多哲学家都在寻找世界的本源到底是什么,有认为是火,有认为是水......

苏格拉底认为,自然哲学家们的方法都是错误的,他们不去关心自身而去关心自然,而且在对宇宙万物本原的探讨上以感官物为依据,以自然物作原因,所以自以为是,众说纷纭,让人无所适从。

苏格拉底认为,认识自己就是认识心灵的内在原则,亦即认识德性。这里的“德性”原指事物的特性、品格、特长、功能,具体到人就是“人的本性”。“善”是自然万物的内在原因和目的,具体到人身上,就是“德性”。

有一天,苏格拉底为了教育一位狂妄自负的青年尤苏戴莫斯,和他进行了一次机智的谈话。

当知道尤苏戴莫斯雄心勃勃,想将来竞选城邦的领袖时,苏格拉底就对他说:“一个希望当领袖的人必须有治国齐家的本领,但是,一个非正义的人能掌握这种才能吗?”

苏格拉底哲学思想的意义_苏格拉底的哲学_苏格拉底哲学

“当然不能。一个非正义的人甚至连做一个良好的公民都不够格。”尤苏戴莫斯坚定地回答。

“那么,你知道什么叫正义的行为,什么叫非正义的行为吗?”苏格拉底继续问并拿出羊皮纸,把“正义”和“非正义”分开写在羊皮纸的两边,要尤苏戴莫斯一一列举。

于是,尤苏戴莫斯把虚伪、欺骗、奴役、偷窃、抢劫都放在“非正义”的一边。

对此,苏格拉底运用相反的具体事例,把这些看起来是“非正义”的行为一一予以推倒。

他问道:“作战时,潜入敌方军营,偷窃其作战图是非正义行为吗?为防绝望中的朋友自杀,把他藏在枕头底下的刀偷走,难道不应该吗?生病时儿子不肯吃药,父亲就骗他,把药当饭给他吃,使儿子很快恢复了健康,这种欺骗行为又应该放在哪一边呢?……”

这一连串的问题,使尤苏戴莫斯如堕五里雾中。

苏格拉底在破除了对方的成见后,就正面进行诱导,并使尤苏戴莫斯接受了自己的观点。接着他就指出什么样的知识对人来说最为重要的,这就是“认识你自己”。

苏格拉底的知包括对事物的知、对善的知和对人本性的知。如果说关于事物和善的知是美德的基础,是通向至善之路的钥匙的话,那么关于人自己本性的知则是通向至善之境的入口。人只有先懂得自己的本性,了解自己的无知,才可能进一步获得关于事物和善的知识,以实现美德达到至善。

人如果对自己本性一无所知,则必然导致恶。对自己本性的了解是其他认识的基础。而人的本性就在于相对于神来说的无知。所以,在苏格拉底看来,如果一个人要想有知,进而有德并最终达到至善之境,首先必须充分认识自己。“认识你自己”就是通向至善之境的入口。

苏格拉底哲学思想的意义_苏格拉底的哲学_苏格拉底哲学

4、无知之知,自知无知乃一切真知之始

苏格拉底曾说:我一无所知,除了我知道自己一无所知这件事外。他比别人知得更多的,是知道自己的无知。他知道了知的限度,他发现了无知之本质上的必然,是不可避免的。他想用辩论的方式去启迪别人去发现这个无知之知。你认为是A吧,他可以引导你得到非A的结果。那你认为是非A吧,他又可以引导你得到A的结果。智慧之人会感到困惑,从而走上哲学之路。因为,哲学往往始于困惑。

他真是个有趣而倔强的老头儿。他的学生遍布雅典苏格拉底哲学思想的意义,而且其中一个调皮的学生曾经就“雅典有没有比苏格拉底更聪明的人?”的问题向阿波罗神求签,结果神谕上写着:没有。于是他兴奋地告诉了苏格拉底本人,结果苏格拉底压根不相信。为了证明神谕是错的,他带着弟子到处寻访,找人聊天。目的就是找到比自己更聪明的人。他先后拜访过政治家、诗人、工艺家等等领域的知名人士,结果交谈下来却发现,他失败了。

至于为什么失败他也明白了:“因为我至少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我知道自己无知,别人却连‘无知’都不知道。”但这样做的结果是,他把当时最权威和当道的人士都得罪了。不过,他同时也让弟子们见识到了什么叫做“真诚的反省”,就是一定要找到真正的智慧,不能只靠一些约定俗成的观念来生活。

可是那帮被他寻访的人虽然不聪明,但是很讨厌被人挑衅和打脸啊,于是大伙儿一合计(估计神也这么想):苏格拉底这样的人不能要。他就被人弄死了。而且,为了追求心中的法律和正义,他甘愿一滴不剩地饮下那杯足以致命的毒酒。

世界浩瀚无边,科学证明人类了解的真相仅仅是5%而已。那么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的起源与目标,生活在当下的人,最聪明的估计也仅仅是5%里面的某个百分比。当你开始想要走出自我的局限,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内核时,越学习越发现自己不知道的真相越来越多。所以智慧越高的人越会发现自己无知,而无知的人连自己是无知都不知道!

苏格拉底的哲学_苏格拉底哲学思想的意义_苏格拉底哲学

苏格拉底的哲学_苏格拉底哲学_苏格拉底哲学思想的意义

柏拉图,他的学生,忠实信徒和亲密朋友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大约20岁时开始跟随苏格拉底学习,此后跟随苏格拉底8年,是苏格拉底的忠实信徒和亲密朋友。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诬告并处死,株连到柏拉图,柏拉图被迫离开雅典流亡国外,达12年之久。

他逃离雅典后游历了许多地方,如文明古国埃及、北非的希腊殖民地昔勒尼、意大利岛南部的城市塔林敦、西西里岛的城邦叙拉古等。在叙拉古由于与该城邦的僭主发生政治分歧,触怒了僭主,被卖为奴隶,幸遇朋友相助将他赎出,送回雅典,那时他已40岁。

柏拉图提出了比苏格拉底更为完整的教育理论。他的教育理论集中表现在他的最著名的一本著作《理想国》中。他认为教育与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以培养未来的统治者为宗旨的教育,是国家主义教育思想的渊源。

曾有人说:“两千年的西方哲学史都是柏拉图的注脚。”确实,这本书就是对柏拉图《理想国》的解读。如果你担心柏拉图的原话有太多术语,不好懂,那么看这本就行。

在布鲁姆看来,柏拉图内心深处的终极目标,就是通过划分阶层来实现统治的正义。

他把社会分为三个阶层,划分的唯一标准是人的品德,而非出身血统和经济地位。

就算是国王的孩子,如果品行不端也会沦落到第三阶层!虽然这种想法带有一定的乌托邦色彩,但却是哲学史上第一个完整的理想国家方案。

至今的西方政治制度,多多少少都能从《理想国》找到源头。

苏格拉底的哲学_苏格拉底哲学_苏格拉底哲学思想的意义

总结与反思, 教育的智慧在于唤醒

一万次的灌输,不如一次真正的唤醒, 好老师一定是好“产婆”。每一个心灵都是自然宇宙与人类智慧的结晶,每一个孩子都有丰富的心灵与巨大的潜能,教育只需要将其内在的良知良能唤醒。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像一个藏满宝藏的盒子,在这个盒子里,有智慧、有理性、有意志、有品格、有美感、有直觉等生命的能量。如果我们不能揭开人类心灵的神秘面纱,我们就无法真正理解教育的真谛;如果我们不能潜入到人类灵魂的最深处去感悟生命的神奇,我们就永远找不到教育的力量。

这位智慧的希腊老人的故事给我们的启迪是: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呵护好孩子明净的心灵,让他们见微知著、触类旁通、自觉自悟,在成长中收获自尊、自信,树立生命价值意识,当有一天,孩子惊喜地感受到一种跃动的活力、一种难以遏制的生命激情与力量的时候,教育也就触及到了其真正的本质-----“唤醒”,这也正是心教育的精髓与智慧之所在!

长期以来的教育误区,把教育仅仅看做是在严肃的教室中的苦行僧的生活,而忽视了对孩子来说更有意义的唤醒教育和自我教育。从某种意识上讲教育的所有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唤醒人类心灵中的真、善、美。

我认为,让孩子早一点了解和学习事物,让孩子多接触自然界的万事万物,让孩子多读经典作品等等,都是唤醒孩子心智的重要方法。孩子的心智唤醒了,他就会留心发现周围的世界,探究其中的道理,并思考怎样与世界发生联系,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孩子自然会得到成长力量,并一定能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与方向。

苏格拉底作为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人生哲学家,不仅把哲学从天上拉到人间,而且通过强调人自知无知,通过对自己本性的洞察而获取真知,“进而通过熟悉事物本性,认识各种美德而达到施行各种美德,以通向人生最高境界实现至善这一人生最高目的,建立起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人生境界学说。苏格拉底的从无知到知,从真知到美德,从美德到至善的人生境界论,在今天,仍不失其一定的现实意义。

苏格拉底的哲学_苏格拉底哲学思想的意义_苏格拉底哲学

参考文献:

1.嫣红,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哲学浅谈;

2.何仁富,苏格拉底:善良是无知的人永远都不会具备的能力,《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年第04期。

文章来源:易经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