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预测

周易预测中心

周易教学

周易教学中心

公众号

关注易经在线

位置: 首页 > 易经全解 > 哲学思想

人感动的本质,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个是西方哲学,另一个就是中国哲学

佚名 12-01

人感动的本质,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个是西方哲学,另一个就是中国哲学

人感动的本质是什么?抑郁和双相情感的终极解脱

文/心似海蓝蓝

2022.8.3

知乎:为什么已经看到了有些事情的本质却还是会为表面而感动,比如看透了人,却还是会为一首吟唱父母的歌曲搞得流泪,比如看透了统治,却还会为国家的荣辱所牵动。看来思想并不能完全操控身体?

心似海蓝蓝:

人感动的本质,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个是西方哲学,另一个就是中国哲学。

从西方哲学来看,人感动的本质,其实就是领会了存在。用海德格尔的话说就是“铭记和感谢存在”。譬如,送君千里终须一别,离别是注定的结局,无法改变的伤感的结局,那为什么还要送呢?明明会令人感到痛苦,何必非如此不可呢?

因为,我们的生命情感体验,需要铭记和感谢存在。这时候,我们的思想就超越了头脑中的,理性认知上关于利害的计较了。我们领会了存在,思想中包含了回忆与感恩的情感元素,也有了面对离别之伤感的勇气。送别,是一种情感表达,表达我们会铭记和感谢亲人、爱人、友人的存在。

离别之时,我们常常会说“勿忘我”。而这三个字的含义,决不是让你时常想起我,想起我的样子或者我们共同的经历,因为那不现实,也没有意义,人总是要向前看,投入新的生活。我们真正想说的是“我的心灵会与你永远在一起。”这才是“勿忘我”的真正含义,无论天涯海角,我的心灵永远陪着你。海上生明月,天涯若比邻。

日本有部电影《入殓师》很好地表达了这种对于存在的领会,死亡意味着无尽的虚无,生死永隔,可它并非生命的对立面,而是生命的一部分。因为有了死亡之虚无,我们才领会了生命之存在的美好与可贵。

海德格尔著名的观点“向死而生”,也表达了同样的含义,人都会死,可我们面对死亡的时候,忽然就领会了存在,铭记并感谢生命之存在的伟大与可爱。也正是从这个角度,海德格尔提出了人的本质就是“挂念”,挂念的不是别人,而是尚未出现的你自己,同时,这样的挂念也包含了对存在的回忆与感恩,对“存在本身”怀着一种永恒的“乡愁”。生命,就是从存在中来;死亡,就是回到存在中去。存在,是每个人的精神上的故乡,灵魂的家园。

惟其如此,存在是我们共同的精神与灵魂的家园,每次我们面对离别、死亡、虚无的时候,就领会了存在,就会产生“挂念”与“乡愁”这两种情感体验,也就随之而感动不已了。

如是,人感动的本质,并非为了表面的东西,一首歌也好,一个国家的概念也罢,都是很肤浅的东西,而这一切表面的现象都只是媒介,通过这些媒介,我们进入了存在本身,领会了存在本身,才会触动生命内在最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从中国哲学的角度来看,人感动的本质,就是心灵发动。也就是“天人感应”,人与天地万物之间的桥梁,就是人的心灵,也就是人的本性。心灵=本性,人的心性能够感应到天地万物,并与之建立情感关系。

具体表现就是孟子提出来的“心之四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的心灵一旦发动,就会产生恻隐、羞恶、辞让、是非,这四种基本情感,这些情感就会关联到天地万物上 人感动的本质,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个是西方哲学,另一个就是中国哲学,我们会通过心灵感应,与别人共情,与动物、植物共情,还能与非生命物共情。看到一朵美丽的花凋零了,会心疼;听见鸟兽哀鸣,也心疼;看见一个完整的物件,譬如一个杯子,一副画,一座雕像被践踏和摧毁,还是心疼。人之所谓万物之灵,就在于一个情字。它不仅丰富而敏感,而且是立体的、多维度的,伤春悲秋,感物咏怀,感通天地。

心灵,就是生命情感的住所。心灵一发动,就取得了与天地万物并生的情感连接。这就是庄子说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独与天地精神共往来。”心灵的力量,情感的力量,可以达到与天地精神交相辉映的程度,这也就是中国文化的特色“天人合一”。天与人在心灵里面合一。

到了王阳明心学,进一步完善了人的心灵,著名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心灵作为本体,包含了一切存在物和规律,所以说“心即天理,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同时,心灵的功能就是“良知”,可以分辨一切是非善恶,并且“知行合一”,心灵知道了就立刻展开实践行动,中间没有任何间隔。心灵的知,是行动的主意,行动是心灵的知的功夫。心灵的知,是行动的开始,行动是心灵的知的完成。

心灵与天理,高度一致,而且心灵与天理,不在彼岸世界,而就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就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这就保证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惟其如此,人感动的本质,就是人的心灵的主体性的发挥,一首歌也好,一个国家的概念也好,只要它牵动了我们的心灵,我们就会感动,就会随之而产生行动的力量。譬如,看见一个小孩,掉进水里了,你会出于恻隐之心,不计回报,冒着生命危险去救他,这就是人感动的本质,它是情感的力量,心灵的力量,超越了一切理性认知上的思考与计较。看到国家处在危难之际,你也会出于恻隐之心,投身战场,甚至杀身成仁。

总之担水砍柴无非妙道蕴涵的哲学思想,人感动的本质,其实是人的心灵 人感动的本质,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个是西方哲学,另一个就是中国哲学,人的本性,人性、心性之中蕴含着的一种非常原始的、朴素的激情。说它原始和朴素,就是未经雕琢和扭曲的人性的本来的样子。这就是老子在《道德经》中强调的“见素抱朴”,只要你发现了,领会了自己的本性,就会体验到这种生命的激情。老子说:“域中有四大,天大,地大,道大,人亦大。”为什么呢?人为什么可以跟天地、道一样大呢?

因为,人有心灵,人的本性就是心灵,它可以感动,可以“通天地一气”。

如果拿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做一个比较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存在与心灵,其实是一样的,或者说是同位语。存在就是心灵,心灵就是存在,两者可以互换。

人感动的本质是人性,人性的本质就是存在,就是心灵。存在之心灵,心灵之存在,就是感动的源泉。动物、植物、非生物不会感动,因为,它们没有心灵,无法领会存在,无法心动。

进而,我们很多人已经感动不起来了,原因就不言自明,我们忘记了存在,丢失了心灵。感觉活着没意思,人生无意义的人,都是这个毛病,忘记了存在,丢失了心灵,结果就是陷入了虚无。没有心灵,忘了存在,就直接体现为无法“天人感应”,无法共情,活着就变成了一件最无聊的事情。

抑郁症也好,双相情感也好,许许多多的所谓“精神类疾病”,都是这个原因造成的。丢失了心灵,遗忘了存在。治疗的方法,也就呼之欲出了,重拾心灵,重新领会存在,重获天人感应的能力,也就不药而愈了。

思想与身体的关系

假如我们把身体当作被思想控制的对象,那就彻底搞错了。因为,思想与身体,其实是合作的关系,互惠互利,共生共存的关系。

没有身体,思想就无处安放了;没有思想,身体就变成了行尸走肉。所以啦,千万别总想着用思想去控制身体,那是不对的。我们需要让思想随顺身体,让身体随顺思想,两者达到一种和谐的默契。

譬如,禅宗说“挑水砍柴,行住坐卧,皆为悟道”,又说什么是禅?“饥时餐饭倦时眠,这就是禅。”饿了你就吃,困了你就睡,思想随顺身体的需求,这就是禅的境界。挑水砍柴,行住坐卧担水砍柴无非妙道蕴涵的哲学思想,一切行动,身体都随顺思想,这就是悟道了。禅与道,都在日常生活中的思想与身体的动态均衡,一点儿不神秘,也没啥可吹嘘和骄傲的,反而十分平常,就是一颗平常心。

蛋是,我们要搞清楚,存在与心灵,才是思想与身体的主宰,真正的主体是你的心灵之存在,而不是思想与身体。或者说,思想与身体,只有在心灵之存在中,才能够达成和谐的关系,而不是其中一个控制另一个。身体控制思想,那叫欲望;思想控制身体,那叫奴役。

身体连接着思想,思想连接着心灵,思想与心灵的连接处,恰好就是我们的生命情感。也就是情由心生,当你的心灵中生出了真诚的情感担水砍柴无非妙道蕴涵的哲学思想,情感就会驱动你的身体展开行动。

身体——思想——情感——心灵

木有心灵的话,身体与思想就会产生分裂,产生二元对立,变成天人交战,而不是天人合一了。能够把身体与思想整合为一的东西,就是你的心灵,你的存在。换言之,心灵之存在,统一了身体与思想。或者说,身体与思想,在心灵之存在中合一。

具体操作起来的流程就是,由身入思,由思入情,由情入灵。反过来再操作一次,就是由心生情,由情生思,由思生身体行动。这就把身心灵统合为一个具体的自我了。

法国哲学家马塞尔,也是“存在主义”四位代表之一,他提出了“身体主体性”,强调了身体不仅仅是思想的住所或载体,身体与思想的属性是平等的。这就是著名的“人类第二反省”,修复了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的人类第一反省留下的后遗症。什么意思呢?

我就是我的身体,我的身体就是我。我们无法想象一个没有身体的我,那种纯粹的思,并不是我。当思想进入了身体,我才成为了我自己。人,就是取得了身体的存在者。这就把身体的高度和重要性,拉到与思想一样的境界了。

身体之存在,思想之存在,同等重要,而且统一在心灵之存在中。

心灵的活动就是思想,包含了理性活动与感性活动,活动的主体,一个是脑子,也就是理性认知,概念与逻辑,另一个是生命情感。这两种活动,连接着我们的身体。与头脑中的理性活动相比,情感活动才是第一性的,驱动我们展开生命实践的是情感活动。

抑郁症也好,双相情感也好,其实就是搞错了、搞乱了这个秩序,总是以头脑中的理性认知驱动生命实践,人就变得不开心,不快乐,甚至是遗忘了存在本身,失去了自己的心灵主体性,也就没有什么快乐的感受了。

西方文化,强调理性的知识,强调意志欲望,忽视了人的生命情感体验,才会大面积爆发抑郁症和双相情感等等精神类疾病。中国人被这种西方文化感染了,才会出现大量的精神类疾病患者。治疗抑郁和双相情感,就是要摆脱西方文化的话语体系,用中国文化给我们的心灵疗伤、充能。

西方精神病学的药物,是控制身体;西方心理学的知识,是控制思想。这都是有害的,我们需要解放身体、解放思想,重回心灵之存在,领会存在,觉悟心灵。要么用西方哲学的最高成果,也就是马克思与海德格尔发动的存在论上的哲学革命;要么就用中国哲学的儒释道精神,以及王阳明心学的成就,这两种方法都可以重新恢复身心灵的和谐统一。

心灵与文化

哲学是思想思想的思想_论柏拉图培养哲学王的思想_担水砍柴无非妙道蕴涵的哲学思想

我们的心灵,其实是文化培养出来的,怎么说呢?

假如我们出生在狼群里,生活在狼群中,我们就没有当下的这颗人的心灵了。所以啦,心灵的来源,或者说心灵之存在,就扎根在我们的文化之中。心灵是文化孕育出来的自我意识。

如是,心灵=自我意识=精神,心灵的家园就是我们的文化。辣么,文化究竟是什么呢?

《易经》第22卦是“贲卦”,在贲卦的《彖传》中说道:“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文化,就是人文化成天下的意思。具体来说,刚柔两种力量的相互作用,就是天的文饰;以文明的方式停止野蛮的行为,就是人类社会的文饰。观察天的文饰,就可以领会时机的变化;观察人类社会的文饰,就可以化育天下的百姓了。

惟其如此,文化,就是观天之道,以立人之道,用文明的方式,建立人类社会的生活秩序。这样的生活秩序是文化的表现,同时,也就化育了处在这个社会中的每个人的心灵。

天的文饰就是天的运行规律,也就是天道;人的文饰就是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也就是人道。心灵就是天道与人道最佳交汇处,心灵就是天人合一的主体了,一方面心灵可以追求天道,另一方面心灵又符合人道,天道与人道在人的心灵中合一。

这就是中国人的心灵,中国文化孕育出来的中国式心灵。

进而,假如我们没有了解中国文化,心灵就会变得苍白、软弱、无力,提升中国文化修养,就是给自己的心灵充电、赋能,让自己的心灵变得强大而富有激情的力量。

我们的教育,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这就会导致心灵的衰弱,要么追求个人自由主义,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要么追求“权力意志”,也就是欲望满足。这时候,我们就很容易受到虚无主义的威胁,丢失了自己的心灵,遗忘了自我的生命之存在本身,从而患有抑郁症和双相情感等等精神类疾病了。

很多人,其实外表看起来是个中国人,可骨子里都是精神美国,没有经过中国文化的熏陶和修养,当然就无法抵御西方文化的输入和洗脑了。精神病学与心理学,其实都是西方文化的输出和洗脑,直接感染和摧残的是中国人的心灵。西方人才有的抑郁、双相情感,经过西方文化输出,传染给了中国人。

中国人需要在精神上站起来,就需要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取得文化自信,恢复中国式心灵,才能抵御西方精神病学与心理学的入侵。

文章来源:易经在线